[振动沙龙第三期] 讨论问题汇总
以传统诊断为基础,以简易诊断为标准,以精密诊断为分析、判断的“三位一体”的故障诊断分析体系。内源性故障和外源性故障
内源性故障:就是要通过我们设备检修人员来解决的问题
外源性故障:是通过工艺调整来解决的问题,不是维修人员通过维修能解决的诊断工作一定要从最基本的作起,否则你到了一定程度必然还要回到基础或者底层来补课。
1.关于传统诊断和简易诊断,除了多去现场、向维修师傅学习,有其他途径吗?比方说相关书籍
回答: 关于第一个问题:多去现场是必须的,在企业里面最主要的是利用设备大修期间,跟踪设备的解体检修来学习,对于传统诊断主要是多听、多摸、多实践,积累听的经验,特别是对故障设备要仔细听诊,力求在理论上得到合理的解释
2 滚动轴承的质量检验,就得放到设备上实况运转才能测振动吧
回答: 不是的,轴承可以利用轴承检测机进行振动检测,这方面要专业的设备,也有国际和国家的标准
就是说用平常的测振仪就无能为力了
3 问题一:从刚才肖先生的讲座中可以看出基本呈现了计划维修、事后维修和预测维修三个不同层次的维修模式,不知道肖先生对这三种模式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从当前国内的现状看,应该如何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
回答: 计划检修是结合企业的年度计划大修进行,重要机组还是要进行计划检修的,所不同的是检修前要进行测试分析,提出重点检修的部位,对于有备机的设备,采用预测维修是可行的,也是最经济的。对于事后维修,在石油化工企业中基本不存在!
4 对于变载荷设备的故障诊断如何诊断,主要是齿轮箱,和电机轴承的故障诊断
回答: 关于齿轮箱诊断确实困难,我主要是采用录制正常信号作为存档,用来以后对比。不过要搞清楚齿轮的形式,齿数等,注意捏合频率的分析
电机轴承故障诊断应符合轴承的诊断方法,但特别要注意加速度值的测量,
5 问题:首先感谢肖先生的精彩演讲;我想问问您,也想问问大家,谁有没有关于丹麦B&K3560B数据采集器的介绍(5个通道)的?谢谢了!!
回答: 很遗憾,我没有你要的资料
6问题二:刚才肖先生提出了关于内源和外源的分类模式,那么请问故障诊断人员在其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作用,专业设备管理人员在其中尤其到什么样的角色?
回答: 力争找到问题的原因,对工艺人员提出建议,合作改变工况,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7 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的一个方面的专业 ”,我想问一下,我们在学校还在求学的学生,除了专业方面的学习之外,还应该有哪方面的知识需要扩充?
回答: 通过实验验证判断仪表、电气、钳工维修知识
8 对于变速设备采用哪种手段检测,谢谢!
回答: 我的案例中很多利用加速度解决的问题,可以仔细看看 ,太理论的问题了,我回答不了,没有研究!
是变速箱?还是转速变化的设备?如果是转速变化的设备,我没有发言权,我从来没有接触过!
mirook: 可以用带转速测量的分析仪或在线,或有起停车分析的,波德图等
不知道对不对,个人意见,呵呵
开停车与转速变化的设备是一回事吗?
不是一回事,有些设备的输入转速就是变化的
9 问题二:故障诊断,可靠性是紧密联系的,那这两者和控制中鲁棒性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故障诊断能不能和控制理论结合起来呀?
回答: 不太明白问题9的意思,我理解其实我们在线诊断设备的连锁保护就是诊断与控制的结合。
控制中鲁棒性是什么意思?系统的健壮性,抗击干扰的能力问题
10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做设备的模态测试?主要是双弹性支撑的模态测试实验
回答: 问学校老师比较合适
11 我觉得在听的各位大多都关心如何取得现场经验吧
回答:个人认为:具备现场条件的,多去听、特别是对异常设备,除了对设备的听诊和诊断外,要多听操作人员和检修人员的意见,要特别总结解体检修暴露的
问题和实际检测得到的答案的吻合程度.多问为什么判断准确了,为什么判断不准确,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对于不具备现场条件的人,可以多看别人的案例,分析他的思路和经验,如何与理论衔接的。对于他问题,你可以试着在理论上给出解释 ,看看他用了什么理论来得出准确的判断.
12 肖先生现场经验非常丰富,请问:对于学院派,比如目前搞故障诊断的研究生,甚至博士们,说是故障诊断,但好像接触现场的机会好像很少,大多在信号处理这块探来探去,有些甚至根本都不知道这数据是怎么采集来的?
针对这类人,要想提高水平,主要可从哪些方面入手?或者说搞博士论文,可从现场实际的哪些角度出发来解决?
回答: 12是个很棘手的问题,博士论文是用来拿学位的,企业是要解决问题,企业里应用的方法似乎是比较简单的,但企业里需要的东西,很多院校似乎无法解决,或者信心不大简单实用最好,博士论文是要有的一定的创新性的,这也和中国学校的体制有关系 可是有些博士论文写的好多都让人看不懂啊。哈哈但我想企业面临的问题,博士学习期间可能没有把握解决,或者凭解决个企业问题不能拿到学位
13 问题三:在肖先生的论述中在故障的分析和解决过程中涉及到很多人际方面的问题,这方面确实很重要,肖先生也谈到了相关处理办法,但是仅限于单位内部,如果对于单位邀请的“专家”又应该如何处理类似问题?
回答:首先明白专家不是万能的,他对你的设备甚至没有你了解的多,对于专家是要用他的经验得到他的启发和专家的关系是交流和探讨的关系.不能把全部希寄托在专家身上,但实际上经常是花钱聘请的关系,给你钱解决不了问题就不配做‘专家’了
14 肖工 我想问一下 对于 故障诊断的 hilbert 共振解调解析 在实际应用中 到底该注意什么?
按书上说 共振解析 要把 频带中心放在某一个 共振频率处 再做hilbert 变换,是否一定要放在某个共振频率处?
回答:14个问题真没有研究过
15 我有个问题,故障诊断怎么用信息融合技术?
回答:信息融合,我指的不是技术,而是工作方式,故障分析中要注意搜集、融合各类信息,比如:操作人员复述,检修人员的复述,传统、简易、精密诊断中得到的所有信息,包括工艺信息
16 问题四:预测维修是目前学术界比较关注的问题,但是从当前国内现状看,预测维修要付诸于应用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不知道肖先生对该方面的研究有什么建议?
回答:问题四:前面讲了,具备预测维修的设备就要采用预测维修,不具备的还是要进行计划检修,我们对于有备机的设备基本是采取了预测维修
17 问题五:目前很多单位都在开发故障诊断专家系统,不知道肖先生对相关的系统有什么评价,对今后的进一步开发有什么样的建议?
回答: 专家系统还不敢用于实际
18 问题六:目前很多故障诊断方法都是基于对先验知识的积累,这对于院校科研人员来说显然是很困难的,那么请问肖先生是否有其他途径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回答:先验知识?已知故障特征?
19 积累听的经验,特别是对故障设备要仔细听诊,,,,,,,,,,,,
请问肖先生,现在有没有仪器可以实现这一功能?
回答 : 听诊的仪器,现场是没有的,那些所谓的听诊器,我个人认为意义不大
20 从故障诊断的基本模式来讲应该是归为事后维修之列,不知道肖先生对此有什么见解?
回答:我不同意这样的解释,事后维修不是这样解释的吧
21 通过在线监测发现,随着输入载荷的变化,其振幅值和频谱也在发生变化。对于这种情况如何进行有效的诊断呢?
回答: 好象是个案例吧,轴流风机的
22 请问你用过CSI2130的仪器吗?
回答: 没有
23 电机轴承故障诊断应符合轴承的诊断方法,但特别要注意加速度值的测量,肖老师对于用加速度值比速度值做标准有什么更好的用处呢
回答 :首先加速度没有统一的标准,个人经验轴承损坏的初期是以加速度升高为预兆的,随后是速度的升高
24 在现阶段,监测设备的种类很多,如此多的检测设备和玩精这些设备,是有矛盾的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回答: 首先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仪器,对于自己手中的仪器能够使用的得心应手,就是精啊!
25 我想知道对于电动机的转差率一般应该如何求,在不知道转速的情况下?
回答: 转差率如何求,一时回答不了。很抱歉!
后续讨论:
在线监测的仪器都具备轴心位置的功能 ,显示轴心位置 ,我们知道如果轴心位置,发生较大偏移 , ,预示转子趋向不稳定的运行状态 ,大家有异议吗? 并加以颜色的区别,当转子轴心进入不同的区域,给出提醒那是企业现场求之不得的
比如红黄绿进行区域划分 ,肖先生,我有点异议,不能按轴心所在的区域确定是否稳定吧?,所以进行区域划分估计是不太可能 ,肖先生有现场的经验吗?大概的区域和故障的对应? ,我是说与正常区域相比 . 肖先生开始时的报告
感谢论坛为大家学习交流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和支持,来论坛主要目的是学习和交流;蓝星的理念是:天生我才必有用!我非专家,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大家在一起是“取长补短”,最忌“以己之长比人之短”
有些专业技术的东西和诊断的案例已经很详细了,大家想必已经阅读过了,再拿出来翻版了没有意思, 不想在此涉及太理论的技术问题, 我将结合资料谈一些理念性的东西,这样大家可以给大家更多的东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我使用的仪器,应用的理论都很简单,对于我不了解的东西可能无法给大家满意的回答。
在此,先给大家通报一下,以求谅解!
有了前面的铺垫,我想大家可以轻松交流了。我也借此机会“忽悠”一把!专业的技术和理论可以随处去学,而理念和思想的东西是需要借鉴和灌输的。
1.所以下面更多谈一些这方面的东西,对从事诊断的人来说是终生受益的。具体的技术问题我们讨论的时候在交流。
书归正传:按照给大家的资料,首先谈谈监测方式:
在线监测和定期监测大家已经很熟悉了,在此不多说了。主要探讨一下我提出的:故障监测或者称为异常监测,故障诊断不仅仅是设备管理人员的事情,它是生产工艺操作人员和检维修人员和专业设备管理人员共同的任务。目前工厂中对于非在线监测的设备基本上是采取这种方式。其人员主体是工艺操作人员+检维修人员+专业设备管理人员(其中包括:处室管理人员和运行分厂管理人员)。以传统诊断为基础,以简易诊断为标准,以精密诊断为分析、判断的“三位一体”的故障诊断分析体系。巡回检查人员发现设备异常,通过由简单到复杂的诊断方式进行异常分析,最后给出诊断结论。三者的关系后面再充分讨论。
关于故障分类的探讨:
分类方式太多了,不知道大家感觉到没有,各种分类方式好象就是没有从我们诊断人员立场出发的分类方式 ,所以我总结多年经验提出了,内源性故障和外源性故障。
内源性故障:就是要通过我们设备检修人员来解决的问题
外源性故障:是通过工艺调整来解决的问题,不是维修人员通过维修能解决的 下面谈谈故障诊断的作用:
以从事故障诊断人员的角度来看,其主要作用归纳起来最终只有两个:
一个是:为上层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支持和信心;
一个就是:为检修人员指明检修作业的方向。
对于保证生产安全,节约资金等等,那是开展工作的意义,我想作为具体诊断人员,没有太多必要关心这方面的问题,你的工作干好了,大方面的意义自然就显现出来了,下面谈传统诊断,是融入了现代科技知识的。可以通过传统方式来对现代诊断进行模糊判断;同时给现代诊断提供一个模糊的印象 ,这个印象应该在现代诊断的理论上得到合理的解释。
简易诊断(定义就不用解释了):作用:利用参考标准判断设备是否应该进行精密的诊断分析;设备验收判断基本的运行状态。
精密诊断:主要针对复杂不好判断的问题;为精确分析故障原因提供支持;撰写论文。
下面谈一些资料里没有的东西 ,故障诊断分析仪器太多了,并不在于功能多么齐全,先进;
关键在于找到一台适合自己的仪器,而且达到“玩得精”的境界。只有“精”才能有信心作出诊断,给出结论
1. 诊断工作一定要从最基本的作起,否则你到了一定程度必然还要回到基础或者底层来补课。也就是说,要充分掌握传统诊断和简易诊断,强调“传统与现代”的高度统一向有丰富检修经验的钳工学习,承认自己某些方面确实不行。尽快掌握传统和简易诊断的技术和维修的基本知识,特别是钳工的基本知识,强调经验总结,把每一次的诊断经历,无论是成功的还是不全面的,甚至是失败的都要记录下来,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进行分析,提高。
下面谈谈如何面对基层的检修工人:
在具备了一定的水平时:抓住机会露一手;敢于判断不轻言;提高威信敢负责;讲一个亲身经历:两年前到公司一个新单位任职,该单位诊断基础较差,遇到一台设备振动(案例中102泵)问题,经过分析、判断, 100%的把握是轴承损坏,且可能存在摩擦耍套,导致轴承座或轴磨损,维修人员认为没有这么严重的问题,可以坚持开3个月,我得出结论过不去3天,甚至随时抱轴,钳工不相信,不想执行检修指令,我要求必须检修并现场督办,同时(缓和气氛)开玩笑说,没有问题我请你们喝酒,你们不信 先打开轴承端盖检查。。。。。。现场情况是轴承保持架全部磨光,滚动体散落,轴承内圈贯通性断裂,泵轴偏磨7道(报废)。
钳工(包括检修人员领导)哑口无言。我省了一顿酒。这是对维修人员采用压的办法,另一方面还要采取帮的工作原则 ,给检修工人提供检修依据,降低工作量,取得检修人员的信任,风机转子动平衡不好,检修人员计划抽出转子进行平衡试验;得到消息,我阻拦他们,分析平衡问题的原因,可能是转子结垢,建议探察转子表面情况,发现结垢(烟道粉尘)厚度达一寸左右,经过清理解决了问题,避免了盲目拆装,钳工非常感谢。由此奠定了威信和权威。
专业技术人员要注意宣传自己。
下面将我在专业技术论文表彰大会上发言给大家看看:
各位领导、大家好:
首先感谢领导和大家给我这个发言的机会。
本次公司开展的技术论文评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广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积极参与,提交了篇幅众多、技术性、实用性都很强的优秀论文
下面,我想谈谈撰写技术论文的感想。俗话说:“只说不练,是假把势;光练不说,是傻把势;即练又说才是好把势。”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在一线辛勤地工作,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遇到过很多难题,也解决了很多难题,正确判断、排除了很多的各类故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来自一线的经验都是宝贵的财富,是企业无形的知识资产,既然是资产就有一个保存和传承的必要,要把取得的经验作为优良的知识资产保存下来,撰写专业技术论文,是一个非常好、非常有效的手段。在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或者故障问题的同时,我们应该主动地对我们取得的成功经验、也许是失败的教训,进行深刻的总结,注意日常积累典型的案例和数据,撰写出具有专业水平的技术论文;论文的撰写不是仅仅为参加评奖,论文撰写目的在于总结提高,为日后的工作和其他人员的借鉴留下必要的资料。比如:在设备大修和热电联产的检修中,烟机和汽轮机轴位移探头间隙电压调整时,仪表人员大多是凭前人留下的数据进行调整,但理论上调整数据必须根据钳工检修后实际的轴向窜量进行调整,而轴向窜量每次检修都是变化的,其次烟机测量系统是本特利的,而汽轮机测量系统是江阴的,两者调整方式是不一样的。因此,根据工作需要,转写了“烟机和汽轮机轴位移的调整方法”的论文,详细解释了调整原理,分析了两种调整方式的差异,结合大修和检修实际,进行了实战案例分析,从理论到现场实践两方面给出了详尽的论述,并纳入了培训教材。在本次热电联产检修恢复中,仪表人员通过学习教材中的文章,彻底掌握了调整技术,并从理论上完全弄清了来龙去脉,由过去的知其然,提高到知其所以然。在撰写论文的时侯,我们得出的结论、判断以及相关的分析方法等,必须在专业理论上经得起严谨地“推敲”。专业论文来源于实践,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但却必须高于实践,是在实践基础上的总结和提炼出的技术精华,是对理论的升华。撰写专业技术论文,将有助于我们整理工作中的思路,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工作中的不足,进一步加深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我们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更好地作好我们自己的专业工作。
最后,我衷心感谢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鼓励,将论文“一等奖”的荣誉给予了我们设备动力一处转动设备小组。我们将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地工作,多出好的论文和成果,向领导和同志们汇报
1. 向复合型发展(烟机仪表阀);美国的伺服控制阀,液压的,卡住不动了,计划购买新的(42000元),我建议用锤适度敲打,解决了问题;锅炉火焰监视器:摄象机损坏,厂家索价7400元,我用740元解决问题。
下面谈向复合型发展
美国的伺服控制阀,液压的,卡住不动了,计划购买新的(42000元),我建议用锤适度敲打,解决了问题;锅炉火焰监视器:摄象机损坏,厂家索价7400元,我用740元解决问题为什么想到敲打,感兴趣我们后面讨论,在故障诊断工作中,不要仅仅局限于故障分析,要积极采取新技术,尽可能变事后诊断为事前预防,这方面具体的院校理论人员可能不太理解,故障诊断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单纯的一个方面的专业,而是要向更广的领域扩展,比如:对采购的滚动轴承进行事前的质量检验,从企业角度看,也是故障诊断的范畴。它是将运行中的诊断扩展到运行安装前的检验领域,通过检验杜绝不合格轴承的使用,减少不必要的检修作业 。
变判断故障为预防故障,是更高层次的故障诊断!(个人看法)
作为专业管理人员,经过多年的工作,具备了 一定实力,应下面谈点故障诊断人员的职业发展问题:由专业技术向专业管理过渡;由制度规程的执行者向制定者过渡。通过这种过度,实现自我转型,不是脱离专业的转型 ,而是在更高层次上开展诊断工作,好的:最后强调一下三位一体的关系;强调信息融合,综合判断,相互解释,相互验证。
[ 本帖最后由 malong 于 2006-11-24 21:58 编辑 ] 对6问题二的补充:诊断管理人员的角色在于判断故障性质,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到底应该由检修人员解决,还是工艺人员解决.现场经常有争执,我们是做裁判的角色.并协助双方工作,指明努力的方向. 对13问题三的补充:如果专家解决不了问题,他敢拿钱吗?!企业同意给吗?! 对20的补充:传统意义的事后检修,是机器只要还能开,就一直开,不考虑损坏情况,什么时候不能转了再说;而故障诊断是对机器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分析,作到心中有数,确定是否必须停车检修,修什么部位,带有明确的方向性和目的性,在检修前就作好了各种准备,我个人认为还是属于预知检修的范畴. 对21的补充:这类问题比较复杂,很多故障与负荷大小有关,但对于频率稳定的故障,一般是出现幅值大小的变化;对于出现频率变化的问题,没有遇到过,所以没有足够的发言权.但我想这类故障,一般是流体设备,尤其是气流设备,应该与气流的流动状况有关系,不单纯是设备出力大小的问题.仅仅是猜测! 对23的补充:主要针对滚动轴承. 对后续谈论的补充:意思是正常转子的平均轴心位置是在一个基本确定的区域,当转子轴心位置与历史相比发生较大偏移时,可能预示出现了问题,那么能否从理论上给出一个参考区域范围,划分出安全区域,报警区域,危险区域?比如轴心位置的夹角增大或者位置抬高或者降低,是否反映了一定的问题.希望理论研究人员考虑考虑,个人感觉从软件上应该是比较容易的,关键问题是不同的机组,即使同一个机组在检修后都可能出现轴心位置的变化,如何确定相关的区域可能很困难,能有人研究一下吗?! 对2的补充:目前国内有专业的检测设备,如BVT-5,BVT-6轴承振动检验设备,针对滚动轴承,通过不同直径的专用芯轴,安装好轴承,调整速度型振动传感器,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轴承进行必要的轴向加载(角接触轴承,圆锥辊子轴承)和径向加载(深沟球轴承,圆柱辊子轴承),测量模拟状态下的振动,对照相应的国家标准,在低频\中频和高频三个频段的标准幅值,来判断轴承的质量,大致反映出轴承是否存在几何尺寸问题,滚道问题和滚动体问题.目前我国航天,军工等要害部位和轴承厂出口欧洲的轴承基本是按照这个系列标准进行校验的.
我们目前与轴承供应商有协议,只要我们检测不能达到等级要求的轴承,全部无偿退货.使转动设备的检修工作量,下降了70%以上.一年中拒绝不合格轴承价值在20-30万元左右,而设备投资在12万元左右. 请问tjxz先生,用过加速度高频包络值判断轴承质量吗? 没有用过,到是听说过.我们目前对滚动轴承的检测,已经从供应部门的采购入库开始,对于不能达到等级要求的轴承,是不能入库的.因此,现场我们的设备轴承质量是比较稳定可靠的,由于轴承导致的检修工作量很小.(比以前下降70%以上) 学习一下,:@) :@) 好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