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振论坛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96|回复: 5

[其他相关] [转帖]一点随想:从朱位秋当选院士再谈数学的重要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14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加入

x
朱位秋教授当了院士啦,真的替他高兴! <BR><BR>因为在美国的一次国际会议上,遇上他,我当时说,朱老师您应报院士了,您早就是院士水平了。他有些感慨地说,唉,我的大项目没有,国家大奖没有。我说,院士是评学术水平,项目是靠拉关系。 <BR><BR>其实早在多年前,看《现代美国口语》时,上面的lin lin hua, 我就感觉他是朱位秋,本人直觉一向很准的。于是这次我当面问他,果然,就是朱教授。他说那是打倒四人帮后,他当时要联系出国做访问学者,正好在浙大上英语班,结果外教就把他当时联系的信只改了名字就加到教材里了,也没给他稿费,当时他也没版权意识。 <BR><BR>那么朱其实是跟季文美搞振动的,季文美当年是上海交大航空系主任、教务长。如果朱也一直做振动研究,估计不会这么快当院士的。朱后来出国做访问教授后,敏锐地开始研究随机振动,这两年又一直研究哈密顿系统。他说的一句话,我记忆犹新,就是:“一般搞力学的是看力学文献研究力学,我呢,是看最新的数学文献研究力学”。 <BR><BR>结果,老外搞力学的也没几个看懂他的论文。什么叫水平高,你做的别人一看就懂,他不会服你的,你做的他半天、数月、几年都看不懂,他就认为你水平高。老外就会请他去,伦敦,东京,美国等教授,都主动请他去讲学。 <BR><BR>所以,如果一个人不会拉关系,只想做学问,朱位秋教授这条路是一个典型。学好数学,研究力学,学好随机,研究振动,不会吹拍捧,只认哈密顿。 <BR><BR>面壁十年终破壁,学好数学成院士! <BR><BR>从朱教授当院士,或者说,从新当选的朱院士身上,我看到了科学的高尚!一个人,不必学吹牛吹捧,不必会旁门左道,不必拉关系给回扣。。。。, 只凭他对科学的热爱、对专业的执着、对学术的追求,只凭他几十年春夏秋冬在书海中一叶孤舟,他也能修得正果,功德圆满。 <BR><BR>向朱前辈学习,向朱院士致敬! <BR><BR><BR>来自傲雪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9-14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AaronSpark)[转帖]一点随想:从朱位秋当选院...

  朱位秋,力学专家。1938年生于浙江义乌。1956年毕业于杭高。1961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1964年西北工业大学非线性振动专业研究生毕业。1967.6-1975.9在飞机结构强度研究所工作,1975.10调至浙江大学,现任浙江大学力学系固体力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非线性随机动力学与控制研究。国际上首次提出与发展了随机激励的耗散的哈密顿系统理论。得到了四类能量非等分精确平稳解,打破了60年来只有能量等分精确平稳解的局面。提出与发展了高斯白噪声激励下耗散哈密顿系统等效非线性系统法、拟哈密顿系统随机平均法,研究拟哈密顿系统随机稳定性、随机分岔及首次穿越的理论方法,以及分别以响应最小、稳定性或可靠性最大为目标的非线性随机最优控制理论方法。上述创新研究成果构成了一个非线性随机动力学与控制的哈密顿理论体系框架,为解决工程中一系列极其困难的非线性随机动力学与控制关键问题提供了一整套全新而有效的理论方法。<BR>200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日前结束。11月24日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学术活动中心召开的增选新闻发布会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路甬祥院士宣布,58名科技工作者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黄宪、力学系教授朱位秋榜上有名。<BR>通信地址:杭州市浙江大学力学系<BR>邮政编码:310027<BR>电子信箱:wqzhu@yahoo.com<BR>                 <FONT face=方正姚体 size=3>访问经历</FONT><BR>1981.2-1981.8 美国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工程力学系访问学者;<BR>1981.9-1983.5 美国MIT机械系 Visiting Scientist;<BR>1989.10-1990.12 美国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 应用随机学研究中心 访问副教授;<BR>1991.1-1992.6 美国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uffalo土木系 研究副教授;<BR>1996.7-1996.12 美国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uffalo土木系研究教授;<BR>1999.3-1999.4 法国Universite Blaise Pascal et CNRS应用数学实验室 访问教授;1999.6-2000.3 日本Kyoto(京都)University防灾研究所 访问教授;<BR>2002.8-2002.8 美国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 应用随机学研究中心Schmidt 杰出访问教授
<P>                 <FONT face=方正姚体 size=4>学术兼职</FONT><BR>国际结构安全与可靠性协会及其下属结构工程中随机方法委员会成员<BR>中国力学学会一般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BR>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非线性振动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BR>SCI收录国际学术期刊“Structural Safety”、“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EI收录国际学术期刊“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固体力学学报》、《力学进展》、《非线性动力学学报》等编委</P>
 楼主| 发表于 2005-9-14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AaronSpark)[转帖]一点随想:从朱位秋当选院...

<FONT face=方正姚体>主要学术成就<BR></FONT>  上世纪80年代,应用数论方法导出了在极宽频带随机激励下对称结构(正方形板、正三角形板、长宽比可通约矩形板)的均方响应的简洁而相当精确的渐近估计公式(据本人所知,这是振动理论史上唯一的一次应用数论方法)。得到了Gauss白噪声激励下单、多自由度非线性系统最为一般的能量等分精确平稳解。指出了Gauss白噪声激励下单自由度强非线性系统能量包线随机平均法的数学理论依据,将该法推广于最为一般情形,并首先应用于滞迟系统的随机响应分析与可靠性估计。用平均法正确预测了van derPol振子对Gauss白噪声的响应,指出了等效线性化法与Gauss截断法结果的不正确性。提出了Gauss白噪声激励下单自由度强非线性系统的等效非线性系统法。提出了随机载荷作用下具有随机疲劳强度的结构的疲劳损伤累积与疲劳裂纹扩展理论,给出了随机疲劳问题圆满解答。将标量随机场的局部平均理论推广于矢量随机场,提出了基于矢量随机场局部平均理论的随机有限元方法。撰写了专著《随机振动》,概括了国际上包括本人直至90年代初非线性随机振动理论的精华。<BR>  90年代以来,将非线性随机动力学的研究从Lagrange体系转到Hamilton体系,将非线性随机动力学系统表示成随机激励的耗散的Hamilton系统,并按相应Hamilton系统的可积性与共振性,将系统分成不可积、可积非共振、可积共振、部分可积非共振、部分可积共振五类。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与发展了随机激励的耗散的Hamilton系统理论。<BR>  1.精确平稳解。证明了Gauss白噪声激励下多自由度耗散的Hamilton系统的精确平稳解的泛函形式取决于相应Hamilton系统的可积性与共振性,给出了上述五类系统精确平稳解的泛函形式,求解方法及解存在条件。国际上首次得到四类能量非等分精确平稳解,打破了60多年来只有能量等分精确平稳解的局面。证明了陀螺力对精确平稳解的影响取决于包括陀螺力在内的Hamilton系统的可积性与共振性,指出并纠正了法国学者C.Soize关于陀螺力为广义外力、它不影响精确平稳解的不正确结论。<BR>  2.等效非线性系统法。提出与发展了Gauss白噪声激励下多自由度耗散的Hamilton系统的等效非线性系统法,提出了三种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等效准则,给出了上述五类系统近似平稳解的解析表达式。<BR>  3.随机平均法。提出与发展了分别在白噪声、宽带噪声、窄带有界噪声、及谐和与白<BR>噪声作用下多自由度拟Hamilton系统的随机平均法,证明了平均方程的形式取决于相应<BR>Hamilton系统的可积性与共振性,平均方程的维数等于相应Hamilton系统独立、对合首次积分个数与共振关系个数之和,给出了五类拟Hamilton系统平均方程系数的公式与求平均方程精确平稳解的方法。<BR>  4.随机稳定性与随机分岔。首次引入了独立、对合首次积分之和的平方根新范数,从<BR>平均伊藤方程出发导出了计算多自由度拟不可积Hamilton系统最大Lyapunov指数的简单近似公式。对其余四类拟Hamilton系统,提出了从平均伊藤方程出发求最大Lyapunov指数近似值的方法。提出了用平均Hamilton过程边界类别判定拟不可积Hamilton系统概率渐近稳定性与随机Hopf分岔的方法。正确全面地解释了Duffing振子分别在窄带随机激励、谐和与白噪声激励及有界噪声激励下的随机跳跃及其分岔现象,指出了基于线性化结果的解释的不正确性。<BR>  5.首次穿越。提出与发展了从平均方程出发,通过求解后向Kolmogorov方程与广义<BR>Pontryagin方程得到五类拟Hamilton系统首次穿越故障概率、首次穿越时间的概率密度与各阶矩的方法。<BR>  6.非线性随机最优控制。提出和发展了以响应最小为目标的非线性随机最优主动与半<BR>主动控制、以最大Lyapunov指数最小为目标的反馈稳定化、及以可靠度最大或平均首次穿越时间最长为目标的故障概率最小化控制理论方法。<BR>上述系统的原创性研究成果构成了一个崭新的非线性随机动力学与控制的Hamilton理论体系的框架,为解决工程中一系列极其困难的非线性随机动力学与控制关键问题提供了一整套全新而有效的理论方法。
<P>                  <FONT face=方正姚体 size=4>代表性论著</FONT><BR>  科学出版社出版力学丛书2部;国际与国内权威杂志及在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32篇,其中SCI收录52篇,EI收录48篇,ISTP收录16篇,论文被他引450余次,其中SCI他引240余次。<BR>  代表性论著有:<BR>1.Zhu WQ, Yang YQ,Exact stationary solutions of stochastically excited and dissipated integrable Hamiltonian systems.,ASME 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1996年,63(2),493-500<BR>2.Zhu WQ, Huang ZL, Suzuki Y.,Equivalent nonlinear system method for stochastically excited and dissipated partially integrable Hamiltonian syste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Mechanics,2001年,36(5),773-786<BR>3.Zhu WQ, Yang YQ,Stochastic averaging of qusai-nonintegrable-Hamiltoniansystems,ASME 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1997年,64(1),157-164<BR>4.Zhu WQ, Huang ZL,Lyapunov exponents and stochastic stability of quasi-integrable-Hamiltonian systems,ASME 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1999年,66(1),211-217<BR>5.Zhu WQ, Huang ZL,Stochastic Hopf bifurcation of quasi-nonintegrable-Hamiltonian syste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Mechanics,1999年,34,437-447<BR>6.Zhu WQ, Ying ZG,Soong TT,An optimal nonlinear feedback control strategy for randomly excited structural systems,Nonlinear Dynamics,2001年,24(1),31-51<BR>7.Zhu WQ, Huang ZL,Feedback stabilization of quasi integrable Hamiltonian systems,ASME 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2003年,70(1),129-136<BR>8.Zhu WQ, Huang ZL, Deng ML,First-passage failure and its feedback minimization<BR>of quasi partially integrable Hamiltonian syste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Mechanics,2003年,38(8),1133-1148<BR>9.Zhu WQ,Stochastic averaging methods in random vibration. (Invited paper),<BR>ASME Applied Mechanics Reviews,1988年,41(5),189-199<BR>ASME Applied Mechanics Reviews,1988年,41(5),189-199<BR>10.朱位秋,非线性随机动力学与控制-Hamilton理论体系框架.(力学丛书),科学出版社,北京,2003年</P>
<P>                <FONT face=方正姚体 size=4>重要科技奖励</FONT><BR></P>
<TABLE width="100%">

<TR>
<TD>序号</TD>
<TD>获奖项目名称</TD>
<TD>奖项类别</TD>
<TD>获奖等级</TD>
<TD>获奖时间</TD>
<TD>本人排名</TD></TR>
<TR>
<TD>1</TD>
<TD>随机激励的耗散的哈密顿系统理论</TD>
<TD>国家自然科学奖</TD>
<TD>二等</TD>
<TD>2003.2</TD>
<TD>1</TD></TR>
<TR>
<TD>2</TD>
<TD>随机激励的耗散的哈密顿系统理论</TD>
<TD>中国高校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TD>
<TD>一等</TD>
<TD>2002.2</TD>
<TD>1</TD></TR>
<TR>
<TD>3</TD>
<TD>非线性随机振动中若干方法与现象的研究</TD>
<TD>国家教委科技进步(理论)奖</TD>
<TD>二等</TD>
<TD>1995.5</TD>
<TD>1</TD></TR>
<TR>
<TD>4</TD>
<TD>《随机振动》</TD>
<TD>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TD>
<TD>二等</TD>
<TD>1995.7</TD>
<TD>单独</TD></TR>
<TR>
<TD>5</TD>
<TD>杜芬振子在窄带激励下的随机跳跃与分叉 (系列论文)</TD>
<TD>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TD>
<TD>一等</TD>
<TD>1995.12</TD>
<TD>1</TD></TR></TABLE>
发表于 2008-11-3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向牛人学习学习再学习
发表于 2009-3-14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解了什么是研究,什么是学术
发表于 2009-3-14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再学习,天天向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联系我们|声振论坛

GMT+8, 2025-1-15 15:57 , Processed in 0.06744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