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振论坛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48|回复: 3

请教:功放是IGBT技术还是TMOS技术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30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加入

x
请教:功放是IGBT技术还是TMOS技术好?
举例介绍下国外知名厂商的功放技术,在技术层次上来对比。仅仅在技术层次上,别的不做深入探讨!
请勿讨论国内几家的技术!请任何人不要作任何评论!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6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20世纪70年代末,功率VMOS的诞生实现了功率放大器由线性放大向开关放大的转变。但是较小的电流密度,较高的导通损耗,使得VMOS进一步推广受到了限制
1985年,基于Trench工艺的TMOS的诞生使得导通损耗大为降低,但由于Trench工艺使得金属氧化层的减薄,降低了器件的耐压,使其只能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消费电子等低压环境。同时TMOS并没有改善MOSFET电流密度小的问题
1986年,IGBT的诞生大大提高了电流密度,减小了通态损耗,同时具有MOSFET电压驱动的特点,但由于开关频率一直低于20kHz,只能广泛用于变频器,逆变电源等行业。
1998年,各大知名厂商在第四代IGBT的基础上研发出高速IGBT (大于200kHz) ,使得IGBT在功放中的应用成为现实。
1989年,NPT-IGBT除具有PT-IGBT的优点外,更适合于高频、多模块并联的运行方式,将成为下一代的主流开关器件。
发表于 2008-10-6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知道,大功率硅整流管和晶闸管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大功率逆变用的晶闸管、巨型功率晶体管(GTR)和门极可关断晶闸管(GTO)的生产年代在20世纪70年代;功率场效应管(MOSFET)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绝缘栅双极晶体管 (IGBT)则是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的器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功率场效应管由于单极性多子导电,显著地减小了开关时间,所以开关工作频率校高。但是功率场效应管要提高器件阻断电压必须加宽器件的漂移区,结果使器件内阻迅速增大,器件的通态压降增高,通态损耗增大。绝缘栅极双极晶体管(IGBT)在结构上类似于功率场效应管,其不同点在于绝缘栅极双极晶体管是在N沟道功率场效应管的N+基板(漏极)上增加了一个P+基板(绝缘栅极双极晶体管的集电极),这一点改进就使得绝缘栅极双极晶体管具有一系列的突出优点:正向偏置,输入阻抗高,导通电阻低,耐压高,安全工作区大以及开关速度高等。
IGBT和FET都有单管和模块两种形式。
使用IGBT模块使得外围器件少,从而提高系统可靠性,IGBT饱和压降小提高模块转换效率。
IGBT模块的电流容量大,提高单个功率模块的功率密度,使得在同样功率输出下,降低功率模块和功率放大器的体积。过载能力强,提高电流波峰系数。在功率放大器功率输出相同情况下,产生更大随机推力。
发表于 2016-12-13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国内的功放使用的还是MOSFET,应是并联工作性能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联系我们|声振论坛

GMT+8, 2024-12-23 16:01 , Processed in 0.074028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